引用莫言的说法,编造一个苦难故事,对于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来说,不算什么难事,但那种在苦难中煎熬过的人才可能有的命运感,那种建立在人性无法克服的弱点基础上的悲悯,却不是能够凭借才华编造出来的。一个人之所以会受到某一位作家的影响,其根本是因为影响者和被影响者灵魂深处的相似之处。这里的道理也是一样,我们受某个作家的影响,是因为我们和他灵魂深处有相似之处。我觉得喜欢他的作品也一样,喜欢《平凡的世界》的人,也许就是在某个奇妙的契合点上,你觉得《平凡的世界》里的人和事和你的生命轨迹是有重叠的,然后你被其中的生命的热度所感染和温暖,所以你喜欢上了它。
看到书最后几页的时候,我的心微微震颤,这三部看下来,短短二十几个小时却让我好似经历了几个人的人生,体味了不同人的心境、矛盾和兴奋,看到了清水村等地方的不同景色。
分析一下人物的形象吧,尽管我思想不够深刻,但是这些平凡的人给了我无尽的想象和心灵的感动。
田晓霞:霞的出场就是一副男子气儿的模样,着实可爱让人觉得大大方方,田润叶叫孙少平去她二爸家吃饭,孙少平遇到了田晓霞,这应该是他们第一次相遇吧。晓霞是我整本书中最欣赏的女生,是干部的子女,却没有干部的作风和姿态,性格开朗却也细腻,她是那么的纯真,美好,善良,很有独立思考的能力,具有批判精神。
她不嫌弃孙少平的农民模样,还在日记中写到他爱这个挖炭的丈夫,一面又小心翼翼的维持少平的尊严,当田晓霞给孙少平送去新的被子的时候留言,“不要怪,不要怪,田”,我眼泪不知道为什么被这一句话感动,突然间就流落下来。
可以说,孙少平因为她逐步由朦胧转向开阔的视野,她带给孙少平很多不一样的东西,我打心底佩服这个女孩,有着这个年纪不一般的思想。现在脑子里一直浮现的是田晓霞的形象,利索着扎着两个辫子,扑闪一双灵动的眼睛,眼中透出的是自信、坚定,穿着一条及膝的裙子,脸上荡漾的是如向日葵般温暖的笑容。
晓霞的死,是壮烈的,也许这种死去才能符合大家心中田晓霞的形象,晓霞,你连离开都是那么壮阔。
田小霞和少平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精神上的,在世俗的眼光中,她和孙少平在一起时不符合大家的期待的,一个省报记者和一个挖煤工人怎么能在一起呢?她不介意,她给了少平青春中多么炽热纯真的爱情啊...给了他在艰难岁月中多少精神力量
晓霞啊,请你去赴一场和少平的杜梨树下之约,他已在那里候你多时……
少平:孙少平生于农村,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、土地人,出生于贫困家庭的他,不仅没有因此而沉沦,却因此而更加奋发,不甘心命运的安排!渴望有更广的世界!虽然他仍然爱那个贫困却柔情的清水村...
他和他哥哥孙少安有些许不同,一样的是坚毅,一样的是不怕苦,但是他因为阅读在更庞大的世界中遨游,他的心已经不能完全被土地所禁锢了...
孙少平这一种人因为教育使他们向往更大的天地,但是因为出身又不敢涉足很深的领悟,在庞大的社会面前,他们又只能充当最基本的角色。他虽平凡,但是足够让人肃然起敬!
使用支付宝扫码付款打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