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慢慢地读多了一些,自然会产生书和书之间的链接。
~~践行融会贯通~~
记得笑来老师说融会贯通的前提是:产生联系的节点数量足够多。两个节点有一处连接,三个节点有三个连接,四个节点有六个连接…….
翻译过来就是:只有博学的人才会有融会贯通的能力(甚至是机会)。
在学习的时候,“莫问前程,但行好事”是最优策略。因为最终一定会有一个天然回报,融会贯通。一旦这个效果出现,另外一个大好事:体系化自动形成。
我就是在这些认知的指导下,一路践行,期待那融会贯通的降临,慢慢地体会量与质之间的关系。
昨日读完记录周有光的《百岁所思》,很自然地想起日野原重明《我这样活到105岁》,想起105岁的杨绛先生《走在人生边上》。
每到这个时候,就会发现一些共识,或活法。就像读《背包十年》、《褚时健:每一处都是人生巅峰》,就能看到共性“长期主义。”
基于此,开始想写活法系列。有的轰轰烈烈,有的细水长流,读书就是借助他人的文字,看见自己想要的人生。
人终其一生,都是寻找自己,活出想要的生活的旅程。
~~总结旅行活法~~
每个人都向往诗与远方,向往可以告别朝九晚五的生活,仗剑走天涯。
看过穷游的,看过富游的,我突然想明白一点,想走天涯,必须有剑。即要么有精神,要么有钱。
读过《背包十年》,又看到一种游法:精神之上,带着技能,着眼长期,最后能跨界。从穷游的热爱,到富游的自在。把最爱的事做成职业,让最爱无比长久,这种活法我喜欢。
2001年到2010年,小鹏旅行整整10年。
阶段性工作,为公司写策划案,攒够旅费立刻上路,视为穷游阶段;睡广场和青年旅馆,点滴都透着热爱。
作者除了旅游之外,还有职业技能—能写能拍。
多维度竞争的结果,就是穷游注定不会一直存在。多学技能,太重要了。
一如作者所说:
写字拍照是成为职业旅行者的基本技能,这是换取旅费的筹码,而视角独特才是成为顶尖旅行者的那张底牌。
如何脱颖而出,打动你的读者?简单地说,就是写下拍下那一瞬间的感动。
仅有职业技能不够,还要有长期心态。
一如作者所说:
认可一定是厚积薄发的过程,所以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。任何事坚持了10年,那本身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丽。
2010年4月到6月,作者在荷兰、法国和西班牙这三个国家进行深度旅行,与8年前不同,不再是夜行巴士和青年旅馆的组合,而是旅游局、欧铁公司及酒店的各种赞助。
10年间,作者身份从背包客到记者,从自由撰稿人到职业旅行者。一个人,一个背包,想去哪儿就去哪儿。而此时既能获得让旅行继续的赞助,还能通过写稿、拍片获得不错的收入。
我想,这可能是旅行者最佳生活方式。
~~献给写作如我~~
有两段话,心生感动。摘录如下:
我觉得摄影应该像写作一样,是对一瞬间所见所感的记录,是对一个人成长的记录,永远不要追求被大多数人认可。
当一个人的自信心足够强大,强大到可以建立自己的审美体系和价值标准的时候,还有谁会在意别人怎么说怎么评价?所谓走自己的路,让别人跟着走。
而在这样的时候,你的信念你的坚持你的特立独行已足以把别人感动。
这句话献给所有写作路上,若我之人。长期无人喝彩、鲜有关注时,信念就是持续下去的力量。
~~尾声~~
记得罗振宇《终身学习》中提到:
读书,就是和一切过往雄杰秉烛夜谈。
读书,就是用最低的成本成全一个最好的自己。
读书,就是把有限的一生多活几遍。
要做知识的游牧民族,不断激发自己的兴趣,四处搜寻自己可能感兴趣的领域。哪里水草丰美,就向哪里迁徙。
我就是以这样的思路,肆意游荡在不同的书籍之间。看不同的世界,听不同的思想,遇到各行各业的榜样。
若有一天,我想背包走天下,小鹏就是一个榜样,告诉我如何前行,具备什么样的技能,以什么样的心态,能走出自己想要,关键是别穷呵呵的人生。
写作,真的太重要了。就连旅行这事,从穷到富,都需要这技能。想到这,立刻写以上文字,视为旅行活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