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,一般认为,它是春秋时期一位叫老聃(dan)的隐者所作。关于老聃的资料很少,据说他曾做过朝廷中很小的文官(管理周王朝的图书),但学问很大,孔子曾经千里迢迢敢去向他问学。如果这记载属实的话,这当是中国有记载以来两位最伟大的哲学家的相会。
《老子》又称《道德经》,只有五千多个汉字,共81章,分为道篇和德篇两部分。虽然简短,但它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却很大:以它为基础,中国古代产生了与儒家并列的哲学派别道家;根据它的思想,中国古代产生了以老子为始祖的宗教派别道教,这是华夏民族本土产生的最具影响的宗教。《老子》的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、思维倾向和审美趣味。直到今天,《老子》还在参与塑造这个民族的思想。
《老子》在15世纪左右就开始被介绍到欧洲,它是译本最多的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之一。
老子哲学的核心是自然无为,围绕这一核心,老子提出了许多极富启发意义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