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鹿原即如今陕西西安市境内的黄土台原,地跨长安区、灞桥区、蓝田县“两区一县”的灞河和浐河之间,东端与篑山相接,西到西安和长安,南依秦岭终南山,北临灞河,因地势比长安高而居高临下,是古城长安自古以来的东南屏障。《白鹿原》即取材于这片土地的一段特殊历史时期,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,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。作者陈忠实,忠实再现了生于斯长于斯人们那段魔幻历史。小说刻画的色调是灰色暗淡的,读着有种深重的压迫感窒息感。五十年的岁月,对于有着千万年历史的黄土地,对于中华大一统封建帝国的发祥地来说实在微不足道,然而,五十年的历史又像烧红的烙铁深深嵌入了这片土地的民族记忆,带着经历者歇斯底里地哭喊,血肉挣扎的焦烟和折磨后细弱游丝的呻吟。读罢此文,朱先生、白嘉轩、鹿子霖、黑娃、田小娥、白灵、鹿兆鹏、鹿兆海、白孝文……一个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,他们并非千篇一律地好,也非彻头彻尾的坏,他们只是在裹挟在时代洪流下的小人物,更是挣扎在新旧浪潮下的凡夫俗子,他们的爱恨情仇、人生选择被时代放大到无限大乃至惊天动地,又被时光冲淡到无限小甚至寂寂无声,寥寥无名。最让我赞叹的是朱先生。他是白鹿原这片土地的精神象征,他饱读诗书洞察世事,他守礼而不拘泥于礼,他提倡学为好人耕读传家,他正己诲人匡世,他有文人的觉悟也有军人的热血,他用自己言行践行了那个时代文化良心。禁烟犁毁罂粟、只身赴乾州劝退清兵总督、门口拴狗咬走乌鸦兵司令、自备干粮放粮赈灾、只穿土布不着洋线……朱先生一生留下了数不清的奇事逸闻,全都是与人为善的事,竟而找不出一件害人利己的事来。真正做到了“自信平生无愧事,死后方敢对青天”。
最令我佩服是白嘉轩。他是封建时代家族制的正面代表,他恪守正统的人生信条,公平正义不偏不倚,他有原则底线而不乱施乱为,他为人仁义不计小利,他腰杆挺直冷峻倔强,他是那个乌烟瘴气时代的一股暖流。接济贫困乡党、制定翻修乡约、只身营救致其残疾的黑娃、真心帮带鹿三解围纾困、调理邻里矛盾、不惧威胁拒敲祠堂锣、不为虎作伥催缴地租……虽然他有着小农的守旧顽固,但他的每一步都恪守光明磊落的情操。最使我切齿的是鹿子霖。他是能与白家分庭抗礼的鹿家能人,他是紧跟时代步伐称霸保障所的弄权乡约,他是因公肥私助人为乐爱收义子的妇女之友,他是为了位子票子不要儿子的讲原则人,他是满嘴仁义道德满脑子男盗女娼的聚麀长辈,他是白孝文明地里的救星暗地里败家的幕后黑手,他把所谓的精明强干忠义好人演绎到了极致,他不愧为靠尻子发家的传人。
最令我惋惜的是田小娥。她是那个时代一类女人的代表,她们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却沦为生育的机器泄欲的工具,她们无惧流言追求爱情却被认为是淫奔的女人不祥的灾星祸水,她们青春姣好却成为男人觊觎的猎物女人鄙视的对象,她们是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弱者,饱受着肉体的痛苦、精神的折磨和无止的摧残。田小娥死于鹿三这个老实人公公的戕害、冷秋月亡于冷先生这个亲生父亲的毒害、卫木匠家老三殁于白嘉轩狗毬传说的残害……最让我同情的是兆鹏兄弟和白灵。他们是生在乱世的一代探索者,他们面对着国耻内乱千疮百孔的国家愤而起之,他们的家族根系深扎于旧时代的沃土却不惜一命寻求新世界的入口,他们为了大多数人能光明正大活着自己却行走在暗夜,他们坚持着自己的主义也深痛于有人拿着主义反主义,他们为了理想相爱结合也因为理想而分道扬镳,他们曾经年轻,他们不曾老去,他们的青春热血爱恋和纠结雷动着观者心房。
这是这片土地一代人的际遇,一个时代的缩影。他们千百次传颂着白鹿原美丽传说。一只雪白的神鹿,柔若无骨,欢欢蹦蹦,舞之蹈之,从南山飘逸而出,在开阔的原野上恣意嬉戏。所过之处,万木繁荣,禾苗茁壮,五谷丰登,六畜兴旺,疫疠廓清,毒虫灭绝,万家乐康,那是怎样美妙的太平盛世!这传说是原上人的精神寄托,灵魂图腾,更是饱经自然、疾病、人事折磨人的夙愿!今天,我们再踏上这片黄色的土地,如果没有小说的记叙,怕是已经忘却了这段土地经历过得苦难和沉重。但是,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又有哪片土地是幸运地躲过战争瘟疫天灾人祸侵袭的净土,又有哪片土地能雍容地过着独善其身的日子?!莫把韶华辜负,且行且珍惜。